海归博士马骏坚持传承济南评书艺术
在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有一位特殊的文化传承人,他既是曲艺家马合义的孙子,又是一位海归博士,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古梵文博士学位。尽管他的专业背景与传统艺术看似并无太多关联,但他却以坚韧的信念和对爷爷的深情,投入到评书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之中。他就是马骏,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十四届山东省人大常委、山东曲艺家协会主席,马骏不仅是著名曲艺家马合义的孙子,更是一位坚定守护评书艺术的文化传承者。他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与非凡的毅力,开创了“合义书场”,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基础上,持续推动曲艺文化的创新和普及。一位致力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守望者。
为爷爷的遗愿,他回国创业
马骏的故事,始于他的爷爷——马合义。这位生于1909年的济南人,是中国评书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。马合义自10岁起便跟随著名曲艺家吴鸾喜学习评书,最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评书作品,其中《济公传》成为了他的代表作,影响深远。而马骏自幼便受到爷爷的熏陶,从8岁起便在爷爷身边生活,聆听着那些生动的评书故事,受到了深深的艺术感染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尽管身处艺术氛围中,年轻的马骏并未直接从事评书艺术的表演,而是选择了学术之路,199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,并获得了古梵文博士学位。2001年回国后,马骏投身商界,取得了一定的成就。直到2007年,马骏终于回忆起爷爷临终时的遗愿——“如果有可能,一定要办一个真正的书场,千万不要把评书丢了。”这份遗愿深深打动了他,也让他决定将爷爷的文化梦想延续下去。
“合义书场”:一个文化梦想的实现
2007年,马骏投资200万元,在济南百年老字号“燕喜堂”饭店内创办了“合义书场”,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欣赏评书、相声、魔术、大鼓书等传统曲艺的场所。这一举动,既是对爷爷文化遗产的尊重,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深情传承。
尽管马骏的努力赢得了一部分人们的认可,但曲艺市场的萎缩和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疏离让“合义书场”的运营面临严峻挑战。济南的曲艺市场,自2002年开始就呈现出下坡趋势,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现代娱乐所取代。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曲艺人才的断层现象愈发严重,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。为了维持书场的运营,马骏每年需拿出近80万元的资金来补贴演出和书场的维护,尽管书场的演出大多是免费性质的,他依然坚持每年举办多场义务演出。
坚持文化传承,拒绝商业化
马骏的坚持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投入,更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。尽管每年亏损巨大,他从未考虑过放弃。“济南不能失去这种传统曲艺。”他说,“这是我爷爷的遗愿,我不会轻易放弃。”对于他来说,评书不仅仅是表演艺术,它承载着文化的根脉,是济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为了让更多人,特别是年轻人,走进书场,马骏不仅大力排演新的曲目,还积极安排免费演出。每年五一、六一、十一、春节等假期,书场都会免费开放,并且提供免费的评书演出。去年十艺节期间,合义书场便免费安排了200多场义务演出。而今年的国庆假期,书场依旧安排了免费的评书演出,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欣赏。
回馈市民,传承文化
马骏一直坚持“文化为先”的理念,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更贴近百姓生活。他的“合义书场”每年都会在端午节时,向市民赠送粽子,传递节日的祝福。这一习惯源于马合义先生在世时的传统,每年全家都会包365个粽子,送给街坊邻居,祝愿大家平安幸福。如今,马骏继续沿袭这一传统,让更多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与文化底蕴。
此外,马骏还积极推动曲艺的现代化传播。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,他正在努力将评书与现代元素结合,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。他深知,只有让年轻人喜欢上评书,传统艺术才能得以传承下去。
结语
马骏的坚持是对传统文化最真挚的热爱,也是对爷爷马合义的深情追思。从海归博士到文化传承人,马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传统曲艺发扬光大。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。对马骏而言,评书不仅仅是一门艺术,它承载着一段历史,一份遗愿,一份责任。而为了爷爷,为了这份文化的传承,他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。
发布于:吉林省汇融优配-股票配资网址导航-炒股配资平台选-怎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